熱新聞 2025-11-02
川習會「略過」台灣議題 美前官員:對台有利
全球高度關注的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舉行的雙邊會談,會後川普證實,長達約1小時40分鐘的「川習會」中並未提及台灣議題,引發外界解讀。對此,多位前美國官員一致分析,無論是美方主動迴避,或中方知難而退,這項結果對台灣而言都可視為「非常好的事」。
未提台灣:對台有利的兩種情境
曾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的韋德寧(Dennis Wilder)接受採訪時分析,會談未觸及台灣有兩種可能情況,且都對台灣有利:
美方表態: 川普團隊可能已告知中方,不想在本次會議中討論台灣議題,將焦點集中於貿易與科技等更緊迫的議題。
中方迴避: 中方可能知道川普在台灣議題上不會讓步,因此選擇不提出,避免川普在會後有機會向外界展現「他拒絕了中國的要求」。
前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則補充,由於這次會議議程非常緊湊,貿易和科技等議題佔據主導地位,「也許真的沒有時間談到台灣議題」。整體來看,目前雙方似乎無意在台灣議題上進行外交施壓。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則認為,這場相對短暫的會晤,扣除翻譯時間後,實質交流只夠確認高層官員的共識,且中方似乎也未對台灣議題表現出急迫感。
交易式風格未動搖 強化東亞同盟是助力
儘管川普素有「交易式」外交風格,台灣是否會成為籌碼一直是外界擔憂焦點。唐偉康指出,雖然台灣應保持警覺,但從川普重返執政以來的表現來看,沒有跡象顯示華府在台灣議題上的立場出現變化。
韋德寧則強調川普「靠實力確保和平」的主張。他觀察到,川普在亞洲行期間,不僅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同登上美國航艦,高市亦承諾堅守日美同盟;此外,川普還與韓國達成核潛艦協議,這些行動皆「強化了東亞同盟架構,這對台灣是有利的」。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台灣應樂見美國在國防議題上展現強硬立場,因為這本身就是台灣防衛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川習會未提台灣,更被視為是台海現狀暫時穩定的正面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