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新聞 2025-11-02
美關稅高懸不墜 供應鏈加速逃離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川習會」雖達成部分關稅調降,但《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這次貿易上的「休戰」並未能觸及兩國在貿易順差、產業補貼及科技主導權等方面的根本問題。分析認為,由於對中國的關稅稅率仍處於歷史高點,加上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美企將生產線移出中國的趨勢不僅不會改變,反而可能持續加速。
關稅高懸不墜 企業撤離加速
根據川習會共識,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整體關稅將從約57%下降至47%。然而,這約47%的關稅水平,依舊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並顯著高於美國對越南、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的關稅。
協助美企管理亞洲供應鏈的ABC集團副總裁尤肯(Benjamin Jurken)直言,最新的關稅政策不會改變企業的既定方針。許多公司已經做出長期決策,無論關稅是否降低,都將尋求在中國以外地區進行多元化經營。企業的戰略重心已從「是否轉移」轉向「如何轉移」,如Nicole Craft Brands公司正積極推進在越南、墨西哥等地建立新供應商的計畫。
稀土審批繁瑣 成供應鏈新痛點
除了高關稅之外,供應鏈的具體摩擦點依然存在。儘管中國同意暫時停止先前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但並未承諾改變自今年四月起推行的出口許可證審批制度。
這意味著,美國汽車、電子及國防企業若想進口中國的稀土磁鐵,仍須經過繁複且耗時的審批程序。一位磁鐵進口商表示,即使獲得許可證,供應鏈也會被嚴重拖延。在這樣不確定的環境下,美國公司將繼續尋找中國以外的稀土來源,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
在晶片領域,雖然傳出中國正考慮允許企業恢復購買部分輝達(Nvidia)先進AI晶片,為緊張局勢帶來一絲緩和。但專家普遍認為,美中關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國在「十五五」規劃中強調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美國則透過鉅額投資振興製造業,兩國在科技領域競逐主導地位的態勢,預計在未來數年仍將充滿挑戰與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