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新聞 2025-09-22

中國網貸爆雷潮 逾三千萬人陷「以貸養貸」困境

中國經濟在疫情後持續低迷,消費力下降卻推升了網路借貸平台的盛行。據研究機構龍洲經訊統計,2024年中國約有2500萬至3400萬人拖欠個人貸款,若加上逾期未達違約者,規模高達6100萬至8300萬,相當於15歲以上人口的5%至7%。這些數據顯示中國正陷入網貸債務危機。

 

BBC報導指出,網貸平台門檻低、放款快,廣告鋪天蓋地,讓許多民眾在經濟困境下轉向借貸維生。與傳統銀行相比,中小型平台大打「低風險、短時間、輕鬆」口號,從填表到放款最快僅需幾分鐘。金融業者坦言,目的就是讓借貸「無感化」,藉由大數據與AI風控加速放款流程。

 

然而,這份「便捷」背後卻是高昂代價。大型平台如「花唄」借款1萬元,最終需還約1.1萬元;但在中小型平台,還款額往往膨脹至1.3萬元,甚至出現高利貸案例。澎湃新聞曾揭露,一筆1560元的借款僅17天利息就飆到1萬3764元。雖然法律規定年利率不得超過36%,但從業者直言,政策只是提醒「別太過火」,實務上灰色操作普遍存在。

 

更令人憂慮的是,中國的信用體系無法有效約束借款人。若不涉及買房買車,即便斷供也不會立刻被列入「失信黑名單」。不少平台乾脆將呆帳打包出售,由第三方機構決定是否暴力催收。在社交媒體上,「斷貸」一詞甚至成為熱門話題,部分年輕人認為「停止還款」是可行選項,反映信用制度漏洞。

 

分析認為,當局一方面鼓勵消費,卻放任網貸廣告滲透至Bilibili、抖音等年輕族群常用平台,潛移默化地將借貸合理化,讓更多人掉入「以貸養貸」循環。短期內,這種現象或能刺激內需,但長遠看將導致龐大的個人債務黑洞,甚至威脅金融穩定。

 

專家警告,中國若無法健全社會信用機制與借貸監管,網貸市場恐持續擴張並惡化成系統性風險,成為經濟復甦道路上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