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新聞 2025-09-22
中國「海歸」失色 國安疑慮讓留學生不再吃香
曾被視為「黃金門票」的海外學歷,如今在中國職場逐漸失去優勢。CNN報導指出,地緣政治與國安疑慮正重塑中國就業市場,許多海外留學歸國的年輕人發現,他們的國外經驗不再加分,反而成為求職障礙。
報導舉例,24歲的連先生赴美攻讀經濟統計學碩士,本盼在華爾街發展,卻因簽證突遭註銷被迫返國。他向國企與金融機構投遞逾70份履歷卻無一錄取,最終僅獲一家民企接納。他直言,政治敏感性成為最大的阻力。同樣受挫的還有段先生,他在美國取得傳播學學士與碩士學位,回國後投出400份履歷,僅獲3份面試機會,坦言「海歸優勢已不復存在」。
數據顯示,自習近平上任以來,「海歸」人數逐年攀升,2021年突破百萬。但隨著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與國安疑慮擴大,中國國安部頻繁宣傳「外國間諜無所不在」,留學生被視為易受滲透的群體。國企、民企乃至政府部門因此對海外學歷愈加戒備。
今年4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股東會直言,「海歸派裡面有間諜」,雖然言論引發輿論反彈,但也突顯中國企業界對留學生的不信任。相較之下,聘用本土畢業生不僅更省成本,還可降低潛在風險,更符合習近平推動「內向型」政策的方向。
專家分析,隨著中美競爭持續,習近平打造相對封閉體制的企圖更加明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吳木鑾指出,這種趨勢已成中國社會常態,雇主普遍認為「用本地人更安全」。
從「搶手資產」到「敏感標籤」,中國「海歸」的處境正急速轉變。高昂學費換來的國外文憑,如今恐怕不再是通往理想工作的通行證,而是一張被質疑的履歷。